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推荐4篇)

来源:网络整理时间:2023-10-09 22:44:32

摘要: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推荐4篇)

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推荐4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详细信息

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推荐4篇)

篇1: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1.帝国主义准备干涉中国革命表现:①聚集在武汉江面上的外国军舰越来越多。②日本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③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

2.严守中立——(1)原因: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清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帝国主义一方面认为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潮流的目的,必须另谋其他办法;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集团间的矛盾冲突复杂尖锐,即使同一集团之间在对华政策上也很难一致行动。(2)实质:扶植新的代理人;通过袁世凯这个新代理人来偷梁换柱,窃取革命成果,达到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的目的,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实质。(3)结果:迫使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

3、南北议和——(1)双方代表: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绍仪。(2)地点:上海英租界。(3)实质:“南北议和”实质上是在帝国主义的干预操纵之下,中国各方面政治力量共同生产的一个怪胎。南北议和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的结果。通过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帮袁世凯趁乱夺权;同时,通过南北议和,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迫使南方革命政府就范。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临时政府成立——(1)时间:191月1日。(2)地点:南京。(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4)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2、临时政府内外政策——(1)内政: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风气。(2)外交: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他们致力于“推翻洋人的朝廷”,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反帝。但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实际是一种幻想。他们在纲领和实际斗争中都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

3、《临时约法》——(1)制定时间:1912年春。(2)颁布者:孙中山(南京临时参议院制订)。(3)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革命党人企图用约法的条文来约束袁世凯)·有驳回权和附属权。(4)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政体。(5)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6)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

1、孙中山被迫退让的原因:(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用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3)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的软弱。(4)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2、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孙中山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1)推翻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制订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结果: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体现在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务,更主要的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妥协。(表现在纲领、农民(土地)、政党、军队等方面)

5、教训: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篇2: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一、帝国主义干涉:1927年,帝国主义增兵上海和制造“南京惨案”。

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1)“国民党右派”的概念: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2)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参加“西山会议”的国民党右派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这次会议是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最早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若干决议,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矛头直指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分裂统一战线;同时在组织上分裂国民党,决议在上海另立“中央”,与当时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1926年元旦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严厉制裁了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被永远开除党籍。但他们并未中止活动,其影响十分恶劣。(3)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扣押李之龙,中共退让,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后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两个事件的结果使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准备: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获得支持。(2)概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3)影响: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汪精卫的迅速右转: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纵容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2)概况: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在“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3)影响: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1)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失败原因:(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2)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4、经验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篇3: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背景:(1)从日本方面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制定了“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蓄意发动侵略战争。(2)从列强方面看: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3)导火线: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4)清政府基本方针: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的结果,使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2、战争爆发:1894年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战争的经过:(1)第一阶段战事(1894年7月到9月)·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日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抗日牺牲。双方互有胜负,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保船,使日海军取得了黄海海域制海权。(2)第二阶段战事(1894年10—1895年4月)·日军入侵辽东和辽东之役: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聂士成抵抗,日军占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旅顺惨案。·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战略方针。

3、战争性质: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签字者:李鸿章—伊藤博文)

1、内容:(1)割辽台澎给日本。破坏主权完整,迫使台湾分离50年,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赔偿军费2亿两。(2)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使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尖锐,中国面临更严重的民族危机。

四、三国干涉还辽:①原因:由于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德、法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②三国干涉还辽: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斗争:时间:1895年。军队及首领:刘永福的黑旗军。丘逢甲、徐骧义军。意义: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 篇章。

篇4: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中国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二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一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政策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农学

(4)医学

(5)四大发明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

(2)绘画:东晋顾恺之;隋唐阎立本及吸收外来绘画风格;宋代风俗画;明清文人画。

考点3: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

(2)唐诗;宋词;元曲

(3)明清小说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戏曲的发展演变

(2)京剧崛起

二、近代中国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2: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建立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建立与《临时约法》

考点3:五四运动

考点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三民主义的发展;北伐战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侵华日军的罪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4)重庆谈判和国共内战。

(六)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艰难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

(2)初步发展:1895-1912年

(3)短暂春天(1912-1919)

(4)茂盛夏天(1927-1937)

(5)萧瑟秋天(1937-1945)

(6)绝境冬天(1946-1949)

(7)迎来新生:1950-1952年

(8)最后归宿:1953-1956年

考点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开眼看世界

(2)中体西用

(3)维新思想

(4)三民主义

(5)新文化运动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现代中国

(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两个会议,两部法律,三大制度。

考点3:“文 化大革命”(了解)

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了解)

考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九)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20世纪五十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2)步入国际舞台的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20世纪70年代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4)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

(2)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

(十一)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2:毛泽东思想

考点3:邓小平理论

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

(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世界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世界

(一)古代希腊、罗马

考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2)罗马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2)苏格拉底

二、近代世界

(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1: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

考点2: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3: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3:工业革命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3)责任内阁制

(4)议会改革

考点2: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

(3)1787年宪法

考点3:法国

(1)法国大革命

(2)1875年宪法

考点4: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空想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

考点2: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六)近代科学技术

考点1: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

(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的经典力学

(4)达尔文和进化论

考点2:蒸汽机的发明

考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三、现代世界

(七)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3:“斯大林模式”

考点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

(3)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

(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2:罗斯福新政

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

(2)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了解)

(3)建立福利型国家

(4)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一体化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

(2)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盟

(2)亚太经合组织

(3)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十一)代科学技术

考点1: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二)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印象派绘画

(2)现代主义绘画

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

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微语】早安,你就在我身边,和你吃苦一生,胜过天堂一天,错过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汇总8篇)10-09 初二英语期中试卷(汇总10篇)10-0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18篇)10-09 安全文明常识科目四c1理论考试测试题及答案(汇总2篇)10-09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锦集9篇)10-09 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汇总9篇)10-09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合集10篇)10-09 运动会5000加油稿10-09 文言文总复习(汇总7篇)10-09 校运会加油稿50字接力赛(合集1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