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城终老 植一木且待花开
来源:网络整理时间:2024-04-18 11:22:57
摘要:择一城终老 植一木且待花开
择一城终老 植一木且待花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详细信息,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
2017年的植树节将至,哈尔滨的冰雪刚刚有消融的迹象,还远远未到植树的最佳时间,但并没妨碍植树成为市民近期热议的话题。
1979年开始,3月12日正式成为植树节,1981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提出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1984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对于这段小历史,我校林学院生态学教授祝宁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人算过一道数学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如果十几亿人每人每年种3棵树,树间距为1米,30多年下来,能够绕地球一圈吗?我们的绿化总面积应该是多少?”
这是一道比较复杂,却并没有脱出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问题,但无论是谁,都会觉得它太尖锐,甚至是“细思恐极”,不愿意再深究下去。而祝宁几乎将他一生的时间都献给了城市林业研究。
55年守望 巨树待成荫
今年83岁的祝宁,每天都要到东林校园里遛弯,说是散步,其实主要是为了看看校园和林场的树木。
在祝宁眼里,这些老朋友都有自己的品格。
他认为“树的品格” 是自身适应能力强,不但能保证自己生存得很好,还能改变周围环境,树冠可以遮阴,落叶可以肥沃土壤,根系可以涵养水土,荫庇其他植物。
祝宁与树的缘分,从他中学时期就开始了,怀抱着“改造自然,美化祖国”梦想,1953年,这个杭州人不顾家人反对,选择报考东北林学院,不远千里来到哈尔滨,从此落地生根。那时候祝宁就发现,哈尔滨的乡土树种比较单调,主要是榆树柳树杨树丁香这几种,想要丰富城市绿化景观,必须要找“外援”,引种外来树种。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祝宁到兴安岭山系长白山的支脉张广才岭考察,发现一种被当地人昵称为“傻大个儿”的沙松冷杉,这种高达30米的乔木,是否可以引种到哈尔滨呢?祝宁收集了沙松冷杉的种子,回到帽儿山实验林场,找准一块地,亲手种下去。
55年后的2015年,他再次来到帽儿山实验林场,那片沙松冷杉已经有4米高了。“沙松冷杉的寿命长达五六百年,80年左右才可能结出果实,50多年不过是它生命中短短一段时光,这片树,还是小不点呢”祝宁说起这段往事不无感慨。
帽儿山实验林场还有一片毛赤杨,是上世纪70年代祝宁从小兴安岭带回的种子,历经40多年时光,目前树高十六七米,直径有十几公分,这几年他始终关注着这片树林,推算时间,也该到了开花结实的时候。
让引进树种拿“绿卡”
城市绿化树木,首选是本乡本土生长的树种,其次是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哈尔滨本地的树种颜色比较单调,60余年来,我校驯化了蒙古栎、黄菠萝、水曲柳、落叶松、樟子松、红松、黑皮油松、椴树等树种,不断丰富着城市绿化的品类。
最近几年,来自加拿大的红枫落户在我校、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期将来为哈尔滨的秋天添上一笔浓艳的红色,让冰城犹如美人仗剑,凛冽飒爽依旧,却难掩一缕风流妩媚。
祝宁对此尤为关注,他认为加拿大红枫的驯化前景很不错,但还需观察,美国就曾有一个驯化失败的案例,引种30年后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给当地城市建设者带来困扰。
“树与人一样,搬到外地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我从南方来到哈尔滨,在这娶妻生子,现在已经完全成了东北人。”成功驯化树木的标志就是能否开花结实,更新幼树,后继有林,如果不能,无论落户多久,都不算是驯化成功,祝宁将这个过程形象的比喻成“拿到绿卡,获得迁入地的永久居留权”。
经过驯化的树木,也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城市树木的大家庭,多年前的哈尔滨,有很多糖槭树,但后来发现糖槭的病虫害较多,养护成本太高,所以现在糖槭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野。
城市树木的种植,是一门科学,比如作为行道树的品种,要能够抗污染,尤其是北方冬季路面抛洒的融雪盐,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盐碱化,而庭院林木的这方面要求就要小得多。
祝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天生我树必有用,看你会用不会用。”
愿椰子树在哈尔滨绝迹
64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乡音已改,霜染两鬓,唯一没有变的是他怀揣的那个绿色梦想。
生命中泰半时光在哈尔滨度过,祝宁见证和参与了哈尔滨的城市绿化建设,随着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引种的树种越来越丰富,却暴露出城市文化传统不明晰的问题。多年前,或许是某位城市建设决策者想为哈尔滨增添一点热带风情,在爱建路上立了两棵假椰子树“跟周围东欧风格的建筑放在一起,你说该有多怪异,我差点被这假椰子树气乐了”。
虽然在学术界仍然还存在争议,但祝宁坚持认为,哈尔滨的乡土树种基本是榆树、柳树、杨树、丁香这几种,我们见到的其他品类树种,均是“外来户”。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故的著名园林花卉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来到哈尔滨,盛赞哈尔滨是“榆都丁香城”。祝宁对这个说法很是赞同,在他眼中,城市里的那抹绿意,不仅仅在丰富美化城市景观,净化生活环境,还需匹配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城市文化传统,拒绝千城一面,树立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个性。
“应当让乡土树种当家,让引种的驯化树种丰富层次,其实这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向心力的手段,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做故乡的文化认同感”祝宁认为最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当属榆树“在下雪的时节,榆树的枝条映着蓝天,带出一种沧桑,像东北汉子朴实粗犷的性格,我认为榆树最能代表东北人的品格”。
他还萌发出一个想法,各条街道根据各自的文化聚落和实际功能,种上不同的树木,提高了街道辨识度,也为城市生活平添一份乐趣。
种树得有“终身售后服务”意识
很多人对欧美国家有个直观的印象,人家的行道树有不少都是参天巨木,走在那样的路上,厚重的历史会扑面而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我们的国家也不乏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什么鲜少有这样的景观呢?
祝宁的记忆里,30年前的中山路,还有树龄一百多年的大杨树,如今已经变成了悬铃木。在东北的树种当中,杨树的寿命大约是80年至100年,红松的寿命则是500年左右,在南方,有些树则有千年以上的寿命。“我们城市发展的脚步太快,大树被伐掉栽树苗,反反复复,就这样几十年过来了,树还来不及长大呢”祝宁的话语饱含着对城市树木的感情。
在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为了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绿化视觉效果,城市建设者的普遍做法是“合理密植”,甚至树间距仅有一米,几乎是“上面过不去人,下面过不去狗”,虽然短期内看起来成绩斐然,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过密的树间距催生出更多问题,反倒给城市建设遗留下历史顽疾。
“行道树最佳栽种间距是3-5米,刚种下去的小树苗肯定看着稀稀落落,可是你得考虑20年后,50年后,甚至是100年后,这些树会长成什么样,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祝宁说,种树最怕急功近利,种树得有“终身售后服务”意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穷尽一代人的时间,如果能做好这件事,就是留给子孙后代最丰厚和灿烂的财富。(文:郭楠枫)
【微语】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 热门推荐
- 河南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入口henan.safetree.com.cn/04-17
- 沈阳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陆shenyang.safetree.com.cn/04-17
- qingyuan.safetree.com。cn清远学校安全教育平台04-18
- 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入口pxglpt.zjedu.gov.cn04-17
- http://61.232.253.22/新疆内高班04-16
- 南通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nantong.safetree.com.cn04-17
- 促销广告语大全04-16
- 潮邦集成灶怎么样、优缺点如何04-16
- 《守望长城》阅读答案04-16
- 泉州市安全安全教育平台quanzhou.safetree.com。cn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