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面的成语
有关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面黄肌瘦 |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 元 杨梓《霍光鬼谏》:“眼欺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 |
眼泪洗面 | 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宋 苏轼《与孙子思七首》:“书四纸,并药方驰上方,须面授其秘也。”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
蓬头垢面 |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十面埋伏 |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 《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
面有菜色 |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礼记 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 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乱首垢面 | 犹蓬头垢面。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满面红光 |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
面红过耳 |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方面大耳 |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抛头露面 |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
洗心革面 |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
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两面三刀 |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
春风满面 | 春风:比喻笑容。形容情绪愉快;满脸高兴的样子。也作“满面春风”。 |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 |
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蓬首垢面 | 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 《北齐书 任城王湝传》:“妃卢氏赐斛斯徵,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
面面相觑 |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
八面玲珑 |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泪流满面 |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别开生面 |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 唐 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 |
独当一面 |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
反面文章 |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
神头鬼面 | 比喻怪模怪样。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 |
反面教员 |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人面鬼心 | 指表面很好,内心很坏。 | |
面红耳赤 |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
面誉背非 | 见“面誉背毁”。 | 《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
耳提面命 |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 《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面面俱到 |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
网开一面 |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
红光满面 |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
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牛头马面 |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
四面受敌 |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八面圆通 |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
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改头换面 |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不羞当面 | 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
方方面面 | 事情或事物的多面。 | 张贤亮《青春期》:“使我直到如今才突然发现她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与我不同,与这个可恶的世界不同。” |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 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眉南面北 | 彼此不和谐。也指分隔两地,不能相见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 |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以点带面 |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 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白首北面 |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
面是背非 |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