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的无奈中,可以看到,“小升初”短期内很难降温。
在可见的较长时期,火爆的“小升初”可能仍会年复一年地上演,甚至不排除会越来越火爆。
这无疑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性问题:少数民办名校,凭借雄厚的实力,招揽大量优秀教师,并且采取“掐尖”的办法,广纳优秀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培养,高考时批量化升入名牌大学。在高考“一考定终身”观念浓重的当下,名校耀眼的高考战绩,成为名校进一步吸纳优秀学生的砝码。
如此循环往复,像巨大的旋涡一样,各种优质资源不断向民办名校巨无霸集中。各位学生和家长,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主动参与这场“小升初”拼杀。
一言以蔽之,“小升初”火爆的基本动因,仍旧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中高端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后者是前者形成的背景,或者二者就是问题的一体两面。
在某种意义上讲,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民办教育行业的基本样貌之一。
特别是民办教育,各项运营机制十分灵活,在资源配置效率上,要超过公共资源配置。但是,这并不是默认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长期存在的理由。
因为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本应在效率之外持守更大的公平性原则。
政府通过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激活和创新公共资源的运行机制,让即使不能考入民办名校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学校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减轻公众择校焦虑,这是公共政策的努力方向和应负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