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举全州之力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县市政府“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地方政府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活力,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党政主导,学校同责,严格问责。全面落实教育部门主抓主业职责,牵头抓实教育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教育重大工程项目,跟踪督办,严格考核。全面落实州级部门职能职责,发改部门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优先保障学校教职工配备,落实完善教师待遇政策;财政部门统筹财政资金,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教育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效益。
加强队伍建设。针对中小学教师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州委、州政府调剂整合事业编制,充实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缺编问题。全州教职工达到57719人(其中,专任教师51835人)。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每年培训1万人次,五年间对全州教师实现全覆盖轮训,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师学科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财政投入。十八大以来,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民生支出量大面宽的情况下,我州“砸锅卖铁办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据统计,2013—2018年,共安排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04.62亿元(其中2018年134.99亿元,较上年增加10.07亿元,增长8%)。累计投入办学条件改善资金86.3亿元,先后实施“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十年行动计划”“三区三州”等重大工程项目;州级财政投入20亿元实施“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工程,修建348所乡镇幼儿园。全州彻底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逐步实现县域均衡。如今在大小凉山“红旗飘得最高的是学校,环境最好的是学校,人气最旺的还是学校”。彝族老乡竖起大拇指夸赞“共产党瓦几瓦(彝语“好得很”)”。